正规配资公司 发达国家无障碍环境建设,有哪些可以借鉴的经验?专访周序洋
发布日期:2024-07-21 13:05 点击次数:170
无障碍建设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的标志。中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启动无障碍建设,历经近40年发展正规配资公司,在国际上的水平如何?在无障碍建设领域,国际上又有哪些经验值得学习、借鉴?南方都市报推出“有爱无碍·蓝皮书访谈录”,邀请社会各界对无障碍环境建设建言献策,共同展望“有爱无碍”美好未来。
本期访谈的是江苏开放大学教授、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特聘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周序洋。周序洋教授是全国无障碍建设专家委员会专家,全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无障碍环境建设专业委员会专家,国家“十三五”无障碍市县村镇创建实地抽查专家组长。从事无障碍事业工作近20年,参与制定了《无障碍设施施工验收及维护规范》《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等多项国家标准。
周序洋表示,《通用规范》在国际上处于中高层次水平,如果能得到充分落实,将助力中国无障碍建设比肩发达国家。展望未来,他希望通用、融合的无障碍理念能够更加深入人心,推动建设项目满足不同类型人士的无障碍需求。
谈《通用规范》
注重安全性、系统性、功能性
对设施提出“毫米级”要求
南都:作为《通用规范》的参编专家,您认为这份规范相较于此前的标准,最大的进步是什么?
周序洋:《通用规范》2016年组建的编写组,到2021年出台,我全程参与了编写过程,可以说每一个文字和数据都经过了千锤百炼。
相较于以往标准,《通用规范》对无障碍设施安全性、系统性、功能性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其最大的进步在于执行力度的提升,因为《通用规范》是全文强制执行的国家标准,建设项目的全过程严格执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也必须按照《通用规范》的所有条文进行审查,这对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
同时,《通用规范》的很多条文,已经细致入微到“毫米级”。比如说,以前《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缘石坡道与车行道之间的高差不大于10mm,后来我们发现,一些轮子比较小的轮椅上坡还是不方便,所以到了《通用规范》,就要求缘石坡道与车行道之间应当零高差了。
此外,以前经常出现的一种情况是,场所内建设了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电梯等,但是因为无障碍通道不通,有需求者还是不能顺利到达这个场所。所以《通用规范》特别提出,城市道路和建筑物之间、建筑物内部之间要有无障碍通行流线,我觉得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南都:有不少人评价,以往的无障碍建设标准,涵盖的内容更全面,但强制性条文少,《通用规范》内容上没有那么全面,但采取了全文强制性标准。您能不能谈一谈,这是基于什么样的考量?
周序洋:这体现的是我们国家标准体制改革的发展过程。举个例子,2001年出台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中,一些强制性条文下面,可能涵盖了好几条细节的条款,整体的强制性要求并不少,但到了2011年颁布的《无障碍设施施工验收及维护规范》和2012年颁布的《无障碍设计规范》,觉得强制性条文不要设置太多,所以这些标准的强制性条文反而变少了。为了进一步提升国家标准的执行力度,《通用规范》实行全文强制性标准,对全面提升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的公告。
《通用规范》的编制过程是以问题为导向,重点考量无障碍设施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采用全文强制性标准,也是国家标准体制改革的一个缩影。以前标准的约束力不高,做出来没人执行,所以近年来不仅仅是无障碍《通用规范》,同时还颁布的很多通用规范都采用了强制性的条文,就是为了提升标准的约束力。
我们也会看,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技术规范是怎么做,我们又是怎么做的,可能我们的约束力没有他们的那么强,但对比我们以前的标准而言,《通用规范》的出台确实是前进了一大步。
谈国际经验
发达国家无障碍建设起步早
标准执行力更强、条文更细致
南都:我国的无障碍建设标准,在国际上大概处于什么水平?我们与哪些国家或地区的工作模式相似?
周序洋:《通用规范》的编制,秉持的是“对标国际,结合国内”的理念,我个人觉得,它在国际上应该处于中高层次水平。因为很多条文是参照发达国家的标准,结合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设置的,《通用规范》如果能得到严格执行,我们国家的无障碍建设水平,会逐步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基本上是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推进无障碍建设,而我们国家开始建设,应该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虽然起步较晚,但进度很快。我感觉中国内地是属于亚洲模式,和香港、台湾地区、日本很相似。
拿盲道来说,我到过美国、加拿大很多地方,这些地方都没有设置盲道,在国外进一步考察之后,就知道我们国家在这方面学的是日本。日本属于老龄化社会,他们的无障碍设施做得确实是比较好,但他们是要做就一次全都做好,我们可能还是以举办大型国际活动和创建无障碍示范城市为契机,来做逐步提升。
南都:其他国家和地区,有哪些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周序洋:比如说,美国的无障碍建设标准,是把图集和标准条文放在了一起,这样就更加直观、准确。美国在编制标准的同时,还标明了配套的检测方法。例如无障碍通道上的雨水箅子,我们国家原来要求其孔洞宽度或直径不大于15mm,后来参照美国标准改为了不大于13mm,美国标准中对这一条的检测方法是,拿一个直径13mm的小球在雨水箅子上滚动,小球从孔洞掉下去就不合格,没掉下去就是合格。
珠海某公园的无障碍坡道。
再比如说,除了专门的运动员训练场馆,我们在国内很少见到残疾人在游泳馆游泳,因为没有法规专门讲这件事,很少有游泳馆做相应建设,但按照美国的法规、标准,公众游泳馆一定要建一个可供残疾人使用的泳池。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标准也很细致,例如日本,他们在研究无障碍设施尺寸的时候,请不同的人来体验,观察残疾人、老年人到底是怎么使用无障碍设施的,哪一种尺寸更适合他们;我之前还去过台湾地区,他们无障碍厕所的呼叫按钮,是一个高、一个低,坐在坐便器上能按到,倒在地上也能按到。
需要注意的是,不少西方发达国家的无障碍标准,是由司法部门、政府颁布的,标准本身就是一部法律,执行力度更强,这就跟我们不太一样,我们标准是标准、法律是法律。总体而言,我们国家在法规、标准的执行上,以及条文的细致程度上,跟国际先进水平还是有一定差距。
南都:基于专业学者的角度,您对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有怎样的期待?
周序洋:原来我们老说,因为政府关爱老百姓、关爱残疾人,所以要做无障碍建设,但日常出行、参与社会生活本身就是人们应有的权利,做好无障碍建设,也应该是政府的义务。没有残疾人、老年人到不了的地方、干不了的事情,这就是无障碍。
我有一次去美国旅游,在快餐厅吃饭,想上个卫生间。我看到这个餐厅就一个卫生间,里面装了坐便器,旁边抓杆、扶手、呼叫按钮全都配齐了,一般人能用,老年人可以用,残疾人也可以用。这不就是我们所说的“通用”吗?
珠海某商业综合体内,市民正在等候电梯。
所以我也希望,通用、融合的无障碍理念能够更加深入人心,比如我们建了一个厕所,它就是无障碍厕所,残疾人、一般人都可以用,我们建了一条路,它就是所有人都可以走。我认为真正的无障碍,是所有的道路和建筑物都更加全龄友好,更加适合每个有需求的人,而不是说特意为某一类人去建设,这才是无障碍的最高境界。
现在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残疾人对无障碍的期待逐渐提升,我们要做到“保障残疾人,惠及所有人”。我们做过一批城市的无障碍发展规划和改造计划,我个人预估,通过5-10年的努力,在全国范围内涌现出一批无障碍示范城市,是值得令人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