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工控资本:做被投企业的“领航员”,深度融入广州发展大局

发布日期:2024-03-11 20:09    点击次数:82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翁榕涛广州报道

  作为广州市最大的国有资本投资机构之一,广州工控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工控资本”)背靠世界500强企业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广州工控”),近年来在产业投资方面取得了亮眼成绩。

  日前,工控资本常务副总经理甘逸接受了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的专访。他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作为广州市国有资本产业投资平台,公司业务发展将深度融入广州发展大局,扶持好广州企业登陆资本市场作为未来工控资本最重要的课题。作为产业资本,我们更强调像领航员一样,通过投后管理充当‘引路人’的角色。”

  数据显示,自2020年重组设立以来,工控资本主导投资项目超过70家,主导投资项目IPO超15家,目前管理基金规模超220亿元,控股鼎汉技术(300011.SZ)、金明精机(300281.SZ)2家上市公司。

  此外,工控资本先后协助广州工控集团完成多起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上市公司及龙头企业的产业并购,遍及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海洋港口装备和风电等广州制造产业链上亟需的关键领域,较好完成了工控集团布局新兴产业、为广州开拓重点产业链的任务。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做产业资本的投资机构,工控资本“摸着石头”走出了一条怎样的路?作为国有资本背景的投资机构,如何助力广州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形成上下游完整产业链,并且在扶持企业登陆资本市场中当好“引路人”的角色?

  产业系资本“二次创业”

  工控资本前身为2000年8月18日成立的广州金骏投控公司。为更好集聚资本、服务产业,2020年广州工控对旗下广州金骏、广州万宝长睿投资有限公司等金融投资类资源进行全面整合,改组设立工控资本,成为目前广州工控唯一的产业投资平台。

  谈及工控资本,就无法绕开其背后的广州工控集团。今年8月,成立不到四年的广州工控首次登上《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以营业收入365.885亿美元的成绩位居414位,成为广州市属国企中第四家世界500强企业。

  广州工控的发展目标是打造世界一流的创新驱动型工业投资集团,因此十分关注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在如何促进广东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深度融合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和思考。而工控资本作为旗下唯一资本运营平台,围绕广州工控集团的战略发展,聚焦于广东先进制造业领域的产业孵化、产业投资及产业并购,为广东全面建成制造强省发力。

  甘逸表示,“随着广州工控集团重组设立,工控资本全面整合了原广钢、万宝、万力、广智四大工业集团的投资平台,进入到‘二次创业’阶段。”

  在2020年重组设立前,我们对产业资本并无明确的认识,涉足过一级股权投资项目、二级市场股票投资还涉猎了一些实业投资,不断尝试。从另一方面来讲,工控资本20多年的发展历史,也是中国产业资本不断探索的一个缩影。

  在进入“二次创业”阶段后,工控资本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就在产业基金、产业并购、产业投资方面取得了亮眼成绩。

  在产业基金方面,工控资本全力打造“母基金引领、产业基金布局、功能基金强化”的广州泛工业产业基金生态圈,发起设立广州轨交产业基金、广州国资产业基金、广州国资并购基金等20余支基金,基金管理规模超过200亿元。

  甘逸介绍,“从投资目的来看,工控资本的业务可以归类为两大板块,一是进行PE投资,这一块和市场化投资机构的运作方式类似,一般是在被投企业IPO后退出,主要是以财务收益为目的的项目投资;二是服务集团发展战略,服务广州制造业发展大局,为集团和兄弟公司进行产业并购和相关咨询服务,主要目的是为了产业链的强链、补链、延链,比如上市公司鼎汉技术、润邦股份(002483.SZ)就是工控资本协助集团进行并购的。”

  工控资本对自身提出“四个一流”的发展定位,即一流的产业资本平台,一流的产业基金平台,一流的产业投资平台和一流的产业并购平台。

  在产业并购方面,工控资本近三年主导和协助广州工控集团并购山河智能(002097.SZ)、润邦股份、金明精机、鼎汉技术等4家上市公司和天海电子、南方宇航、佛山通宝等近10家行业龙头。

  在产业投资方面,工控资本主导投资项目超过70家,主导投资项目IPO超15家,通过基金投资项目IPO超过50家,参与投资包括广汽埃安、时代电气(688187.SH)、粤芯半导体、南网科技(688248.SH)、云从科技(688327.SH)等行业独角兽。

  甘逸表示,“可以用十个字形容工控资本的投资特点,即泛工业、硬科技、‘专精特新’。我们重点投资领域为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双碳’赛道、产业互联网。”

  做被投企业的“领航员”

  在中国股权投资市场上,工控资本是一家属性较为特殊的企业,它既是国有资本,也是产业资本,同时还是一家市场化运作的专业投资机构。

  近年来,国内CVC(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企业风险投资)投资正从互联网系主导的“1.0时代”转向实业系主导的“2.0时代”,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国有资本投资机构进军股权投资市场。

  工控资本作为国资背景的产业资本CVC,如何在服务国家战略以及获取财务收益之间实现平衡,其发展经验值得借鉴。

  国有资本、产业资本一般都被认为有决策不够灵活、缺乏自主性的缺点,但工控资本则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在内部管理机制方面,工控资本坚持“人才市场化、战略核心化、决策市场化、项目市场化、激励市场化”。

  甘逸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工控资本成立后获得了充分的决策空间,以高度市场化的方式运作。只要在工业主业范围内,工控资本拥有完整的决策权。”

  背靠广州工控,公司与工控生态圈以及金融同行都有合作,已经建立起了一个泛工业投资生态网络,能给投资提供很多产业资源和优质科技项目。

  在激励机制方面,工控资本规定投资团队必须强制跟投,要跟被投企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

  甘逸表示,“这既是一种风险约束、责任承担,也是可以达到正负双向的激励目的,进一步促进我们做好价值投资。”

  在服务被投企业方面,甘逸认为,作为产业资本,工控资本更强调像领航员一样,通过投后管理去充当“引路人”的角色。

  具体来看,工控资本一是坚持“帮忙不添乱”,做到充分放权、适时介入、因地制宜,工控资本会综合考量被投企业的配合意愿、所属行业特性、发展阶段以及投资机构的能力范围等差异化诉求,适时施以援手。

  二是坚持投后管理前置。工控资本在尽调阶段就充分考虑运营改善和价值创造的方向和举措,将之作为重要的投决依据。

  比如并购项目,工控资本提前从“业绩”和 “健康/可持续性”两个方面,提出有挑战但又切实可行的目标,设置短中长期的转型里程碑,以及明确相应的“速赢”、“长赢”举措。

  三是构建多维度赋能体系。工控资本基于创投、PE或并购等不同类型投资标的,制定差异化的投后管理赋能“打法手册”,其中业务协同是CVC资本最大的优势,所以会实打实地带着被投企业去找内外部关联需求方谈合同、谈落地,在战略、运营等方面全面赋能。

  当下,股权投资市场正在经历漫长寒冬,从募资端到投资端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缩,资本市场大幅波动,并购和再融资等资本运作更强调“市场逻辑”,产业和国资背景等先天优势不断弱化。这既是对创业者的挑战,也是市场优胜劣汰发挥作用的时刻。

  甘逸表示,在上述背景下,投资机构要做到“淡化时间轴、突出产业轴”。投资更以产业导向,聚焦于某个方向、品类、公司之上,大量持续的、有目的的信息收集判断就能将不确定性收敛,从而形成更好的判断,认知密度足够大才能形成“压强”,从而对风险回报形成“做功”效应,才能做到再早的项目也敢投,再大的项目也不怕投。

  其次,“从产业来,到产业去”。企业家选择投资者,一方面是看背后的生态资源、品牌背书,另一方面就是看投资人是否能真正与他产生共鸣。投资者要做到理解技术的大逻辑,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深度融入广州发展大局,看好四大投资赛道

  广州工控集团作为广州市属工业领域国有资本投资平台,肩负广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投资发展重任,这也要求工控资本在做好“自转”,打造自身特色实现良性发展的同时,也要做好“公转”,实现社会价值。

  当前,广州在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形成上下游完整产业链方面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甘逸表示,“广州制造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投什么。”

  以汽车产业为例,虽然广州连续多年汽车销量居全国首位,受制于合资系封闭的供应链体系,广州整车和零部件一直发展不平衡,整车零部件比例仅为1:0.33。

  基于上述原因,工控资本围绕广州汽车零部件“强链补链”清单,相继在动力电池、智能车灯、高压线束等领域,参与了孚能科技定增以及中车时代、嘉利股份、天海电子、粤芯半导体等股权投资,未来公司还会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投资100亿元以上,培育孵化20-30家“专精特新”企业,希望通过企业特有的活力优势、激励机制和产业渗透能力,弥补广州汽车产业链的短板和不足。

  甘逸认为,为加强广州制造业的顶层设计和完善统筹协调,广州可以选择上市公司作为主力军,以资本市场为平台,带动做强产业链、做深价值链、做通供应链,助力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战略目标。通过“链主”企业带动广州千亿动力电池产业链集群发展,以龙头引领打造专精特新发展高地。再以母基金为牵引,以产业基金为引擎,以功能基金为动力,打造广州泛工业产业基金生态圈,完善产业链的协调配套。

  在业内看来,我国经济短期内面临需求紧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三大挑战,宏观尚未出现拐点性反转。从长期看,人口、全球化和互联网技术三大红利接近尾声,国内中低速增长将成为常态。

  甘逸表示,制造业行业分化,将从地产、基建为核心的土地周期向再生能源为核心的泛电力周期转变,半导体、高端制造等高新技术制造业投资收益突出,但优质项目争抢极为激烈,“投得进”、“投得便宜”的难度大幅提高。受注册制下细化审核规则、监管导向趋严等因素影响,IPO门槛逐步提升,上市难度进一步加大。

  展望未来,工控资本仍然看好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双碳”赛道、产业互联网这四大赛道。

  甘逸认为,“当前,国内制造业整体仍处于中低端水平,意味着除了智能化外,自动化、数字化等多个方面亟待补课,工业2.0、3.0、4.0并行发展将带来远超欧美的广阔市场空间。”

  他表示,成本、安全、性能、便利等高品质需求迫切,与国内不断突破的前瞻技术同频共振,这四大赛道格局存在无限变化可能,上中下游技术革命迭代过程中将不断涌现能够弯道超车甚至颠覆行业的百千亿级投资机会。其中满足“政策有力直达、降本增效明显、技术平替可期、产业格局友好”等快速提高渗透率条件的国产替代细分龙头有望迎来“经营+估值”双高速增长。